您的位置:首页?>?详情页

每逢中秋倍思君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8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中秋节是欢乐的时刻,家人相聚、友人相约、故人相逢,把酒赏月、畅聊家常。中秋节也是思念的时刻,凉风有信、明月寄情,寂寞深秋的烘托下,即使再铁骨铮铮的汉子也难免会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因此,古人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然,这是对地理阻隔乡情的无奈。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回乡之路四通八达,再叠加以互联网的高速普及,“云访亲”“视频聊”等让思乡情绪随时宣泄,再也无需借物抒情。只不过比之古人,今人的境界更上了一层,怀念范围不是局限于“思亲”而是扩大到“思君”。这个“君”的对象是不特定的,是一切为今人的美好生活做出铺垫或给予启迪的先贤。

  每逢中秋倍思君,那些古文中的场景就仿佛从典籍中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和中华文化的魅力。月光下的三闾大夫在独自感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唤不醒沉睡的国君和同僚的他只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踽踽独行的他一定想不到后人会以“赛龙舟”如此热闹纷呈的活动纪念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太白居士正在月下独酌,自负王佐之才的李白没能在政治舞台上尽情施展却在文学领域成为盛唐气象的代言人,“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是后人对他最好纪念也是对盛唐气象最好的追忆。“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没想到旷逸豁达的东坡学士也有对友人如此细腻的关心,一生坎坷也不易其志,颠沛流离也不改初心,豪迈的苏轼活出了洒脱的自己。

  每逢中秋倍思君,那些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先烈就仿佛从浮雕上向我们走来,让我们陪着他们好好看看这日新月异的变化。林则徐虎门销烟,辛亥革命平地惊雷,秋收起义石破天惊,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千万里行军震古烁今……新中国从烽火中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被“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崭新的变化”所代替,如果苍天有眼,看到神州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应笑慰,“延年、乔年”二志士应笑慰,“狼牙山五壮士”应笑慰,《红岩》里那些倒在黎明前夜的烈士们应笑慰……这个世界如您所愿!“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英雄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胜利时!

  每逢中秋倍思君,那些山西信合的前辈就仿佛从信合志中向我们走来,让我们给他们指引着农商联合银行的新蓝图。郭玉堂、卢天录、冯玉锁……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就如同天上的繁星照耀着前方,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就如同无声的鼓点激昂在路上,一代代农信人在前辈用生命和热血染红的旗帜下奋然前行,正是靠着一代代老农信人的躬身奋斗、忘我付出,才擦亮“百姓银行”的招牌。从当年背着挎包从土窑洞中走出来的信贷员到今天拿着PAD精准访户的客户经理,从过去“走村入户送服务”到今天“线上放贷解民忧”,一部创业惠农史,几代覆地翻天人。曾经的山西信合好比是一列厚重的“绿皮火车”,承载着乡亲们朴素的致富梦,如今的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则是一列飞驰的“高铁动车”,以只争朝夕的速度载着乡亲们奔向远方、奔向幸福、奔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