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详情页

大同:壮大农业经营“新主体”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3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大同农信社按照“立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补短板促融合、稳粮食保供给”的工作思路,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该市农信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4户、金额7.74亿元,带动17.8万农户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中增加收入1.98亿元,户均增收1112元。

  聚焦重点,支持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做优做强。该市农信社一方面积极与有关政府部门建立联系,扩大信息渠道的广度和深度,根据大同市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导向,深入了解和研究区域内新型农业重点客户的分布状况、特征和发展趋势,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和领域,精准定位区域和行业内的优质客群。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或参与政府主导的银企对接会,及时了解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政府各主管部门的产业政策信息,获取新型农业产业中的行业龙头企业名单以及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名单,并依此制定营销拓展储备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工作。在准确把握行业及企业规模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差异化经营方案、配套信贷政策,引导全辖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推进信用档案建设,提高金融产品适配性,培育有竞争力的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金融服务力度,结合各乡镇特色产业,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和“一村一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分散农户加入合作社经营发展。

  综合施策,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信贷资金投向上注重由支持单一的农业生产向支持多元化的农业产业转变,积极助推农业产业化进程。采取灵活有效的抵质押方式,在有效掌握企业现金流的基础上适度扩大授信额度,依托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和辐射作用,推行“公司+农户+基地”融资方式,为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的小微企业和经营农户提供优惠信贷资金,培育具有区域资源优势、品种好、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增收。目前,该市农信社通过产业链金融服务专项机制对重点农业产业链企业授信总额共3.71亿元,服务重点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1户,带动链上企业协同成长,助力该市全产业链做大做强。

  优化服务,更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积极完善运营管理方式,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创新产品服务方式,加大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金融供给。构建垂直化、扁平化的“三农”管理模式,提升支农支小业务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优化授信业务审批管理机制,合理设定审批权限,实行差别化授权管理,对符合信贷条件、时效要求高的农业信贷需求开辟“绿色通道”,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创新实行动产抵押方式,努力缓解涉农主体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银行对接”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大力推广“信易贷”业务;丰富担保方式,提供订单融资担保业务;推出“活体贷”等新产品,积极破解链上企业无实物资产抵押的融资瓶颈。发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作用,开展相关金融服务。推动所辖行社积极与各类基金、投资公司合作,探索多样化的投贷联动业务,为链上企业提供资金支持。